
发布日期:2025-08-09 21:38 点击次数:192
2025年的全球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地缘政治博弈加剧,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持续搅动全球贸易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上半年以5.3%的GDP增速交出平稳答卷,但物价低迷、内需不足等隐忧仍在。下半年经济增速能否稳得住?政策又将如何精准施策?对此,《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了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博士。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上半年经济:总量平稳背后的结构性分化
对于上半年GDP增长5.3%这一成绩,温彬肯定了总体平稳的态势,认为这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他着重剖析了数据背后显著的结构性分化。首先,三次产业呈现“两升一降”格局,其中,建筑业受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疲软拖累,成为二产放缓的主因。其次,需求端则表现为“外强内弱”:出口展现出超预期韧性,部分得益于中美关税谈判进展和“抢出口”效应;消费在政策刺激下累计有所回暖,但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2.8%,成为二季度经济放缓的关键因素。最后,物价持续低位运行,而近期旨在提升物价的反“内卷式竞争”政策正是对此的回应。
内需提振:消费与投资的现实课题
谈及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双双回落显露的内需不足问题,温彬分析了核心原因。消费方面,6月走弱部分缘于“6·18”促销活动提前至5月,造成当月消费“透支”。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居民增收步伐放缓,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均显乏力。展望下半年,温彬认为,积极信号是政策提振下,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者信心指数正显现筑底回升迹象。
投资面临的挑战更为突出。国家统计局提及的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是直接拖累,但更深层的原因是企业预期偏弱——二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低至74.3%,创近年新低。温彬强调,扩内需的存量政策空间其实巨大。财政方面,半年全口径下广义财政空间还有超7万亿元。市场高度关注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已获“预告”的增量政策,有望在下半年正式推出。货币政策则有望在下半年随着美联储可能的降息获得更大操作空间,结构性工具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提升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能。
外部挑战:关税政策下的全球调整与出口前景
针对全球经济走势和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温彬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正在深刻重塑全球产业体系:主要经济体或在三季度与美国达成初步贸易协议,但关税政策多变性带来高度不确定性;全球供应链重构可能需要一至两年时间,企业布局将更侧重地缘政治和本土化社会责任,而非单纯成本;供应链调整会引发结构性通胀或通缩,增加全球经济波动;去美元化浪潮虽暂时缓和,但全球资金配置正加速走向多元化。
聚焦国内出口,温彬判断下半年增速大概率放缓。尽管中美近期磋商取得进展,但美国对华关税水平仍远高于特朗普上任前,且下半年难有超预期下调,对美出口压力巨大。叠加特朗普政策对全球需求的扰动,外需整体降温趋势明确。
政策着力点:落实存量、深化改革、前瞻布局
面对内外挑战,温彬指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压力相对可控,政策重心将是高效落实存量政策,同时预研储备增量政策以备不时之需。具体将聚焦三大方面:
首先,确保存量政策落地见效。在促消费上,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扩大育儿补贴等政策将持续落实。稳投资方面,明确并启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托底基建;针对房地产,加大力度促进止跌回稳,措施可能包括优化或取消限购政策、强化“白名单”项目融资支持、完善收储机制。同时,针对物价低位运行,持续完善反“内卷式竞争”的政策体系。
其次,纵深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层面,推动标志性举措加快落地是重点,上半年《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是重要一步,下半年相关配套改革将持续深化。近期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聚焦“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明确了“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将是重要着力点。开放层面,在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的同时,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深化金融领域开放,以进一步稳定周边环境和地缘格局。
最后,谋划“十五五”发展。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编制已提前启动。预计新规划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股票市场融资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Powered by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专业股票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