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7-10 20:25 点击次数:166
明朝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二十一股票杠杆交易怎么开通,当了整整48年皇帝的明神宗万历爷,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宫里宫外忙成一团,该哭的哭,该跪的跪,忙活完这些丧事礼仪之后,最重要的大事就是谁接皇位……
登基到殒命仅仅30天
按照老规矩,“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甭管万历爷和他那个偏心的宠妃郑贵妃心里怎么别扭,那个被他冷落、嫌弃了几十年的长子朱常洛,终于算是熬出头了。
憋屈了快四十年,从战战兢兢害怕被废掉,到磕磕绊绊保住太子位,朱常洛这回总算能堂堂正正地坐进乾清宫了。
九月初一,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朱常洛正式登基,成了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后来被称作明光宗。
年号呢,也定了,叫“泰昌”,大家都盼着这能是一个吉祥安康的新开始。按理说,当了皇帝,终于能扬眉吐气,好好治理国家,享受享受了吧?可谁也没想到,这位新皇帝,身体其实早就被折腾得够呛了,登基之后三十天都不到,就一头栽进鬼门关,38岁正值壮年的年纪就没了。
展开剩余88%这成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实际在位时间仅一个月)。
到底是什么,让他这刚刚开始的皇帝生涯,结束得如此仓促而狼狈?我们回过头看看他登基后这短短30天,特别是最后十来天都干了什么,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要命事一:当皇帝是个苦力活
很多人觉得当皇帝就是享清福,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对一个新登基的皇帝来说,那绝对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辛苦活。
朱常洛一坐上龙椅,麻烦事、烦心事就铺天盖地涌过来了。他爹万历爷爷在位最后二十年,那真是懒出了“境界”,好多该他拍板的国家大事,要么拖着不办,要么干脆丢在一边看都不看,积压的文件堆积如山,朝廷上该补充的重要官员位置空了一大堆。
朱常洛一上台,就得立刻面对这一大堆“历史欠账”。
他白天不是上朝就是开个小会商量事,晚上呢,还得点灯熬油批文件,看大臣们的奏章。
光是处理他爹留下的烂摊子,工作量就能累死人。更别说那些朝廷里的党派,什么东林党、浙党、齐党等等,都盯着新皇帝呢,都想趁着这个刚换人的关口,在皇帝面前露露脸,争取点好处。
今天这个大臣递折子建议要整顿吏治,明天那个大臣又哭诉边疆缺兵少饷,后天还有人打小报告说某某官员有问题。
大事小情都得皇帝过问,每天被各种人和事团团围住,简直喘不过气。再加上刚登基,规矩多,排场大,各种典礼仪式都得亲自参加,从早到晚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也累得像散了架。
这皇帝当的,纯粹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还是个玩命加班、没有休息日的打工仔。
身体本来就不好,再这么高强度连轴转,这身子骨能受得了多久?
要命事二:变本加厉找“乐子”
朱常洛的身子骨差,其实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出了名。这跟他爹万历爷的冷漠和故意“卡脖子”有关系。
按规矩,太子应该有专门的老师教导读书,学习治国经验,待遇也不会差。
但万历皇帝呢,因为心里一直有点嫌弃这个长子(更喜欢郑贵妃生的儿子福王),所以对朱常洛这个太子非常冷淡,甚至故意克扣太子的生活和学习的标准。
结果呢,朱常洛的生活质量不高,该学的治国理政的东西接触也有限。他长年处于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就变得特别喜欢用声色来麻痹自己。
说得直白点,就是好酒、好女人。
当太子的时候,东宫里的女人可不少,他对这个方面就没啥节制。现在好不容易当了皇帝,没人敢管了,那还不放开了折腾?再加上处理不完的公务实在太熬人,他更想找点“刺激”来放松。
这时,他那位“亲爱的”后妈,当初跟他争太子位、特别得宠的郑贵妃(就是老福王朱常洵的亲妈),看到新皇帝登基,心里非常担心,害怕自己过去跟他作对会遭报复。
怎么办呢?她就想了个办法讨好朱常洛。郑贵妃精挑细选,把自己宫里最漂亮的八个侍女,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股脑儿全送给了新皇帝。这简直是瞌睡遇到枕头!
朱常洛一看这么多美人儿,眼睛都放光了。这些女人呢,为了讨皇帝欢心,自然是使尽浑身解数。
《明史》记载朱常洛登基后,天天和这些美人“淫乐”,基本上是白天晚上连轴转,夜夜笙歌没个消停。
本来身体根基就差,国事操劳又累得够呛,晚上再这么无节制地玩乐,简直是往油尽灯枯的身体上拼命浇油!
要命事三:乱吃补药送了半条命
朱常洛这么白天黑夜地乱折腾,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顶不住啊。果然,登基才十来天,刚过完中秋节没几天(大约在九月中上旬),朱常洛就感觉浑身不对劲了。
这不对劲不是小毛病,而是整个人感觉像垮掉了一样。
《明史》用了三个字形容他的状态:“不豫”。皇帝“不豫”,那可是天大的事。太医赶紧来瞧病。他这病怎么来的?太医一摸脉象,心里大概就明白了:劳累过度,加上太纵欲,元阳亏损严重,中医叫“肾元大亏”。
按理说,这种虚脱的病症,应该静养,再吃点温和的滋补药物慢慢调养,才是正途。可谁让朱常洛是皇帝呢,他急着想好起来处理朝政(也或者急着想继续他的玩乐)。
就在这时,又有个关键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崔文升(也有人写崔文昇)。
这个崔文升可不是普通太监,他在宫里权力不小,平时就管着皇帝的生活起居和御药房。
他跟郑贵妃关系还不一般。他一看皇帝病成这样,也不知道是真心想治病还是另有算盘,就给朱常洛开了一味“猛药”。什么药呢?是特别厉害的大黄!大黄这味药,在中药里药性极其猛烈,是专门泻肚子通大便用的,药劲儿冲得吓人,身体虚弱的老人小孩根本碰不得。
结果可想而知,本来朱常洛身子就空得像个破口袋了,再用上大黄这味药性极烈的大泻药,那真是祸不单行。
吃了崔文升的药,不但一点没见好,反而泻得更严重、更频繁了,整个人彻底虚脱了,几乎被掏空了最后一点元气。
病情眼看着飞速恶化,人都快不行了,这下满朝文武大臣可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要命事四:最后的“仙丹”断了气
眼瞅着皇帝吃了崔文升的药,拉得快没命了,病势一天比一天凶险,朝廷上下都慌了神。就在这节骨眼上,又冒出个官员来,此人叫李可灼。
他对皇帝说,他手里有一种特别特别灵验的丹药,叫“红丸”,据说是从仙人那里得来的仙方配制而成,专治各种虚弱绝症,效果立竿见影。
此时,已经拖到了九月二十五六日的样子,朱常洛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求生欲极强。
他对生命非常渴望(可能也夹杂着对权力、美色的留恋),听李可灼吹得天花乱坠,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于是他下令:快!把“红丸”拿来!赶紧试试!
九月初一登基,到九月二十六这天,他拖着病体强撑着吃了一颗红丸。奇怪的是,吃完第一颗红丸后,朱常洛居然感觉“好点了”!具体哪好点史书没说,可能是精神头好了一点,或者泻肚好一点了?总之让他觉得这药特别有效,非常高兴,还大赞李可灼是忠臣,赏赐了他很多好东西。
这下他更信了。
到了第二天(九月二十七日),他不顾大臣们的担心反对,再次要求服用了第二颗红丸。
这次吃完,麻烦可就大了!史载:“是夜,上崩”。意思是说当天晚上,皇帝就咽了气,死了!他死后,立刻在朝堂掀起滔天巨浪,围绕“红丸”到底是不是毒药,以及之前崔文升用药是否恰当,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互相攻击,这就是明末著名的“红丸案”。
后来天启皇帝(朱常洛的儿子)即位后处理这事,只严惩了崔文升和献红丸的李可灼这两个当事人,没再深挖。
一颗接一颗的所谓补药、仙丹,加上前面超负荷的国事、毫无节制的欲望消耗,最终彻底拖垮了这位仅仅做了一个月皇帝的光宗。
他登基三十天都不到就驾崩,这最后十来天干的这四件事,累得要死、乐得要命、乱吃泻药、狂吞红丸,一件比一件伤身,一件比一件要命!
身体底子本来就差股票杠杆交易怎么开通,再这么一番折腾,就算华佗在世恐怕也无力回天。
发布于:江西省Powered by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专业股票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