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4-28 22:00 点击次数:143
1923年的4月,正是春日明媚的大好时光。
北平城跨车胡同13号的齐白石寓所,迎来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
只见他身着蓝灰色旧布衫,眼睛却是清澈明亮的真诚;当著名画家齐白石出现在堂厅时,这位年轻人诚恳鞠躬道:
“齐先生,我是李苦禅,现如今21岁;敬佩先生许久,想拜您为师,恳请齐先生收我为徒。”
“李苦禅?”坐在太师椅上的齐白石,若有所思般喃喃自语,而后他笑道:
“名字很是有佛家禅缘,不知这名字为何而起?”
听到这个问题,本是心情忐忑的李苦禅,倒也放松了下来;他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像是有意遮掩,而后看着齐白石和善的笑意,最终也将所有不安化为释然,将自己的过去经历娓娓道来。
展开剩余92%【李苦禅:出身贫苦穷家的艺术天才,只身赴北平只为圆梦】
李苦禅,生长在山东高唐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本名为“李英杰”的他,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后来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以及更加系统的绘画学习,年满20的他拿着借来的4元大洋,只身一人前往北平闯荡。
“李苦禅”这个名字,则源于他对艺术的艰苦追寻。
初来北平的李苦禅,因为人生地不熟,也没有任何人脉根基;为了省钱,他只好落脚于附近的慈音寺,靠着从舍粥棚取粥度日。
有一次,苦寻北大求学机会而不得的李苦禅,正好碰到了一位穿长袍的年轻人;二人谈话异常投契,随后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李苦禅才得以进入北大红楼学习绘画。
而这个年轻人,便是比他年长三岁的徐悲鸿,也是李苦禅后期的老师。
在北大学习绘画的时光,是李苦禅一生最宝贵的日子。
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校园中,出身贫苦的他,见到了从未见过的绘画工具,也接触到从未接触过的西方绘画艺术;这番艺术的熏陶和影响,也让李苦禅在绘画创作上,有了更广的思路。
但对于李苦禅来讲,艺术绘画这条路实为艰辛。
要知道:那个年代,艺术课程多是富家子弟才有资格接触的;因为那些昂贵的绘画材料,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苦不堪言,更何况只揣着4块大洋来北平闯荡的李苦禅。
为了这条艺术之路,李苦禅便在假日拉洋车挣点学费和生活费;其他时间便半工半读,做些机械加工的活;也是因此,他与同样勤工俭学的毛泽东得以相识,这也为他后期写“求救信”给毛泽东奠定了基础。
李苦禅的努力,让北大师生看在眼里,而慈音寺的老师父更是对他赞赏不已;因为这番偏爱和看重,老师父为他赐名为“苦禅”;"苦"是对他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取得佛门四谛的第一个字,"禅"是期盼他未来能够在写意画上取得大造诣。
后来,凭着个人的努力和智慧,李苦禅考取了北大附设的“留法勤工俭学会”,更有机会到北大中文系旁听,由此也接触了蔡元培、梁启超、罗素(英国哲学家)等著名大师的演讲。
这番艰苦求学的经历,让同是穷苦出身的齐白石感慨不已;面对年轻人的真诚拜访,齐白石欣然答应了收李苦禅为徒,从此,李苦禅便有了真正的师父。
在诸多民国人物中,齐白石以画出名,但同样他在生活上,也是以“抠”出名,因为太会精打细算,最后导致家里招不到佣人,这番行为,也成为一桩笑谈。
但素来俭省的齐白石,对待李苦禅这个学生,却是格外的照顾;他不仅不收李苦禅的学费,还经常留李苦禅在家吃饭,甚至还掏腰包为李苦禅提供所有的绘画用品,由此也可见,齐白石对李苦禅的偏爱和赏识。
也是因为恩师齐白石的指点,李苦禅的绘画艺术日臻佳境;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林风眠主政的北平国立艺专西画系。
当检阅学生毕业成绩时,校长林风眠被一幅署名李苦禅的国画深深打动,连声说,我怎么不知道咱们艺专还有位画功出众的苦和尚?得知作者是齐白石的弟子时,对方赞叹说,果然名师出高徒。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的夏天,北京国立艺专举办毕业生作品展时,李苦禅的油画《合唱》等以及八幅大写意花鸟画,竟然被林风眠校长及其他老师全部买走,这样的卓越可谓不言而喻。
事实上,李苦禅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作为齐白石大师的高徒,李苦禅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继承传统,同时又敢于大胆创新,最终成为一代绘画名家;尤其是以梅兰竹菊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更有着独特韵味。
只是可惜:纵然李苦禅有好学的品质和艺术天赋,可他的人生,却从来没有逃离出一个“苦”字。
【婚后6年妻子出轨,儿子被情敌害死】
人生最难以承受的苦,便是被挚爱之人无情背弃。
对于李苦禅来说,他与凌嵋琳的6年婚姻,是他一生再也不敢触摸的痛。
认识凌嵋琳之前,李苦禅有过一段包办婚姻;那时的他,还没有外出求学,便在父母安排下结了婚;妻子肖氏比他大六岁,因为身体羸弱,为李苦禅生下一个女儿后,便不幸病逝了。
1928年,李苦禅在齐白石门下学画时,认识了出身书香门第的凌嵋琳。
说起来,两人的家庭条件相差十万八千里。
凌嵋琳出生于富贵人家,弟弟凌子风是著名的导演,家境无比优渥;但无奈:时尚洋气的凌嵋琳对那些留学海外的富家子弟瞧不上,唯独喜欢沉默寡言的李苦禅;特别是天资聪慧的李苦禅,总能得到齐白石的夸奖,这样的才华让凌嵋琳心生爱慕之情。
1930年,两人在恩师齐白石的见证下,正式喜结连理;漂泊多年的李苦禅,也算是有了安稳的家。
但好景不长,这段婚姻为李苦禅带来的并非是幸福感,而是终生无法触碰的伤痛。
因为两人出身条件本就不同,婚后的行为性格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对于李苦禅来说:他从小生活在极端的困苦条件下,所以万分节省;早年养成的习惯,让他不自觉总是会捡起桌上的馍渣来吃,不舍得倒掉剩菜剩饭,但这些本能的节俭,对凌嵋琳来说,却是乡下人的丑陋作派。
而李苦禅“俺,俺,俺”的家乡话,更是让凌嵋琳万恶厌恶;久而久之,追求时尚的她不再觉得丈夫的朴实难能可贵,更不再注意丈夫在绘画上的斐然成就。
而专注绘画的李苦禅,对待婚姻和感情也是有些迟钝的。对于妻子的强烈变化,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如往日般,在家中招待自己的朋友们。
那些朋友中,若是画坛名人还好说,但有的则是拉黄包车的力工;这样的做法更是让凌嵋琳无比厌烦,她甚至直接告诉李苦禅:不要把那些脏兮兮的人带到家里,弄得一屋子晦气。
对于这样的说法,李苦禅自然是万般不满的,所以他强调自己的观点:我们曾经同病相怜的朋友,咱高低人都得看起。
在这些矛盾的循环中,夫妻两人的分歧也愈渐加深。
就在这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的林风眠先生要到杭州创办艺专,临行前邀请李苦禅也到杭州艺专任教。
因为放心不下妻子,李苦禅便征求凌嵋琳的意见;没想到凌嵋琳不仅没有丝毫不舍,反倒万分痛快和殷勤,甚至帮李苦禅收拾好了行李。
而这番盼着丈夫赶紧离家的行为,便因为一个叫做张若谷的男人。
说起来,张若谷还是李苦禅的学生,因为同是穷苦人出身,李苦禅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也是格外照顾;但没想到的是,看似相貌堂堂的张若谷,却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因为时常进出李苦禅的家中,张若谷对打扮时尚的师娘凌嵋琳竟然产生了荒唐的爱慕,并经常找机会与师娘接近;而内心苦闷的凌嵋琳,得知张若谷的心意后,非但没有任何避嫌,反倒对张若谷愈加依赖和照顾,就这样,两人最终跨越了道德的底线。
到了1936年,也是李苦禅与凌嵋琳结婚的第6年。
当李苦禅在杭州任教谋生时,凌嵋琳与张若谷却完全撕开了这场情事的遮羞布。
在张若谷的授意下,凌嵋琳直接登报宣布与李苦禅离婚,接着又刊登了与张若谷结婚的消息,这连番操作,对李苦禅来讲,却似五雷轰顶。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信赖的妻子,竟然是以这种荒唐的方式,给了自己致命一击;而自己最欣赏的学生,竟然背弃道德底线,将昔日恩师推到人生绝境。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婚变,李苦禅最先想到的,便是与对方同归于尽;失去理智的他,带着一把尖刀,登上了前往北平的火车。
可是在漫长的路途上,李苦禅的理智也逐渐回归;他想到了这六年婚姻的种种矛盾,想到了两地分居的冰冷现状,又想到了还未长大的两个儿子…所以,随着火车渐渐靠近北平,李苦禅似乎释然了,便将那把锋利的尖刀扔出了窗外。
他决定与凌嵋琳正式分开,因为分开是两人最好的出路;此去北平,他只想带走自己的两个儿子,只要儿子陪在身边,天南海北再漂泊,也有家可寻。
但李苦禅又怎么能想到:狠毒的张若谷,不知何时把小儿子的下体扎破;等到李苦禅抱着儿子回到杭州时,小儿子因为感染严重,最终失去了生命。
妻子与学生的背叛,儿子因遭毒手早夭…这样的人生打击,让李苦禅彻底绝望了。
没有人知道,那段时间李苦禅是如何熬过来的,只是众人依稀记得:小儿早夭那日,天降磅礴大雨,万念俱灰的李苦禅,抱着儿子的尸体在雨中跪求了大半了时辰。
人生磨难重重,心该如何自处?李苦禅始终找不到答案。
像是疗伤,也像是躲避,此后的他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绘画上,再不谈感情与过往。
【才华被同行排斥,写信给毛泽东“告状”,事业才迎来顺遂曙光】
他下定决心好好生活,可是动荡乱世,多是身不由己。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无数的百姓纷纷流亡,其中也包括很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了保存文化命脉,文艺工作者一部分撤往南方,躲避战乱;面对朝夕不保的危难,李苦禅却坚持留在了北平,期望为陷入危境中的国家做一点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伪“新民会”想要拉拢李苦禅等社会名流为他们做事,遭到李苦禅的毅然拒绝。为了表达自己抗日的决心,李苦禅还辞去了在日伪公立学校教书的工作,并且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中,他的家成为党组织的重要接头地点。许多交通员、爱国学生、外国友人常在李苦禅家藏身、中转,然后奔赴抗日前线。
这番舍命救国的行为,也自然被日伪特务们盯上。
1940年的5月,李苦禅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在刑讯室中。41岁的李苦禅受尽了酷刑,皮鞭抽,棍棒打,烙铁烫,杠子压……但无论日本人如何折磨,李苦禅始终不肯对敌人透露半个字,后来在多方人士的奔走相救下,李苦禅才得以被释放出狱。
此后的他,一生不带手表,只因为手表触及皮肤的感觉,让他联想到那沉重的铁铐。
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李苦禅任职的北平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
本以为,苦了半辈子的李苦禅即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却不料,他的卓越才华,却被小人们嫉妒不已,所以即便绘画功底出众,学院领导却不给李苦禅任教的机会,而是把他派到了大门口,当起了学校保安。
对于李苦禅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周围好友纷纷劝说他维权;本想认命的李苦禅,在好友们的劝说下,决定和命运一搏,于是他写信给昔日同窗毛泽东,诉说自己的委屈和不公平遭遇。
受到信件后,毛泽东立刻给中央美术学院的院长徐悲鸿写信询问情况;没过几天,毛泽东又委派秘书田家英亲自去调查情况。
田家英找来李苦禅的资料,才知道李苦禅为中国革命事业曾经做过的巨大牺牲;他感叹: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著名画家,竟然在新中国成立后遭受排挤。
越想越愤懑的田家英,如实向上报告;最终在毛主席的支持和批示下,李苦禅的教授职务才得到恢复,工资也从12元涨到了62元。
本以为人生的波折,就这样彻底过去了。
然而安稳的日子没有过多久,时代就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最特殊的年代中,毕生从事于绘画事业的李苦禅,也遭受到无法言诉的磨难;最绝望的时候,他企图以死自证清白,这番决绝做法,却遭到了更严峻的报复打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最难熬的劫难中,李苦禅不再是独自支撑,他有了新的家庭,也有了真正值得去爱的妻子。
陪伴他走过晚年风霜的,是一个叫做李慧文的女子。
正所谓“时间是最好的解药”,遭受妻子背叛,儿子早夭的李苦禅,一直独身八年,才经人介绍认识了性格温柔的李慧文。
尽管她小李苦禅24岁,但这个女子却给了李苦禅不可多得的陪伴和温暖。
两人结婚后,育有一儿两女;不管李苦禅陷入何种困境,妻子李慧文都一直支持着他的艺术和选择,始终对他不离不弃。
可以说,这位国画大师的一生,正是因为李慧文的出现,才有了最好的回报。
熬过特殊年代的折磨,李苦禅的事业也终于得到世人的肯定,他以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创作风格,为中国画坛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观李苦禅的一生:
人世间疾苦磨难,似乎全被他遭受了遍。
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般朝不保夕的生死年代,他经历过;如妻离子散、学生背弃般刻骨铭心的伤痛,他承受过;纵然人生艰难无比,但这是这番苦,造就了中国画坛的一代宗师。
1983年,走过了苦难一生的李苦禅,因为心脏病离开人世,享年84岁。
他的家人将他生前的画作捐献给了国家;这个苦难了一生的人,最终以一个荣耀的身份离开了人世。
他的一生,在苦中修行智慧,也在苦中参悟人生;恰如他的画风:有着刚毅之气的坚韧,也有着雄强之气的豁达。
豁达行事,自强不息,这样的人生态度,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借鉴与共勉。
————END————
其他推荐——
妻子重病难愈,他提前写下挽联;妻子苦笑:放心,我定比你活得久
花3万为戏子赎身,直言想要纳妾;孕妻的决绝报复,让他痛悔一生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炼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图源网络,侵权立删!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外汇配资比例,不妨点个赞再走呀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线上股票配资门户_专业股票配资_专业的股票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